沅陵县鹤鸣山小学非遗传承之花开满校园
发布时间:2025-04-03 08:30 信息来源:中国体彩网:教育局
沅陵县鹤鸣山小学,非遗传承之花也已悄然绚丽绽放,校园文化建设大放异彩,学生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一、传统龙舟,竞渡未来
沅陵,这个被誉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地方,其龙舟赛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鹤鸣山小学的孩子们,在陆地上讲龙舟、做龙舟、演龙舟、赛龙舟,甚至在大课间做龙舟操,将龙舟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他们通过探究纸龙舟中的科学原理,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在非遗文化中茁壮成长。
二、辰州傩戏,神秘庄重 2006年5月20日,沅陵辰州傩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民俗文化,也被鹤鸣山小学引入校园。孩子们在辰州傩文化传承人的指导下,进行傩面具书签的创作、用黏土制作傩面具,亲身体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三、扎染技艺,布里生花 扎染,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染色技艺,同样在鹤鸣山小学得到了传承。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扎染的基本技巧,还探究了染色时间、染色材料及染色方法对效果的影响,让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在布上绽放。
四、辰州剪纸,指尖乾坤 辰州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受鹤鸣山小学师生的喜爱。孩子们利用刻刀和玻璃板,将一张张彩色的纸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既感受了美,又传承了非遗技艺。鹤小师生的辰州剪纸作品已在上海、海南等地展出。 五、花卉入膳,秀色可餐 在鹤鸣山小学,孩子们还学会了如何将亲手种植的花朵变成美味的食物。他们采摘紫藤花、红色杜鹃花、金盏菊、角堇、洋槐花、桂花、玫瑰花、玉兰花等花朵,制作成各种美食,体验从花园到餐桌的全部过程,感受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六、华贵苗银,灿若星河 苗族银饰,是苗族独特的文化瑰宝。鹤鸣山小学的孩子们用锡纸制作了苗银的头饰、胸颈饰、手镯、冰箱贴等,体验了苗族银饰的独特魅力。
七、风筝制作,筝舞飞扬 风筝制作在鹤鸣山小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学们两两合作,设计、制作、放飞风筝,既沉浸式体验了非遗文化劳动课带来的新奇有趣,又深切体会了工匠人的艰辛和科学原理。
八、蚕丝扇制作,抽丝剥茧 在鹤鸣山小学,孩子们还化身小小蚕农饲养蚕宝宝,并用养殖得到的蚕茧缫丝制扇。纯天然的手作蚕丝扇美轮美奂,为孩子们种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
九、古法造纸,千“纸”百态 古法造纸,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也在鹤鸣山小学得到了传承。孩子们通过制浆、漂洗、点缀、晒干等步骤,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花草纸,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此外,鹤鸣山小学还开设了拓印、食品雕刻、制作青柚蜜饯、端午香囊、活字印刷、碣滩茶、衍纸、漆扇、蝶翅画、非遗文化与中国传统美食制作以及二十四节气里的非遗等非遗劳动课程,让非遗技艺在校园内代代相传。 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引导学生欣赏非遗、热爱非遗,更让他们有意识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在鹤鸣山小学这片沃土上,非遗传承之花正在绚丽绽放,让劳动之美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