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侗之县靖州,蹚出一条“绿色发展”路

发布时间:2024-11-26 09:41信息来源:怀化新闻网

立冬时节,靖州飞山黄绿相间,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满河碎金,微波不兴,风景别样美丽。

靖州,这个全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71.1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81.69%,森林覆盖率76.04%,森林蓄积量达1572.7万立方米。

含“绿”量如   此高的这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培育杨梅、茯苓、楠竹等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绕山城。陈俊名 摄)

林下种植  “中药材”渐成气候

“家门口就有活干,每天能挣100块钱!”初冬,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太阳坪乡贯堡渡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迎来了中药材玉竹收获的黄金时期。放眼望去,基地内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又喜人的丰收景象。

罗亨英是贯堡渡村人,对于村里发展的新产业,她感到十分高兴,“这里上班很方便,离家近,还能照顾小孩,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在家门口干活儿真是太方便了。”

阳光的照耀下,刚挖出的玉竹泛着温润的光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也载满了当地村民和企业的向往。

“今年我们基地计划采挖400余亩玉竹,平均每亩产鲜玉竹可达8000斤。”湖南清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帆介笑着分享道,“基地正在新增玉竹种植面积500余亩,预计三年后玉竹的综合产值能够达到3000余万元。”

产业滞后、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的难题……谁能想到这是曾经的贯堡渡村呢?

贯堡渡村的“逆袭记”,只是靖州以“绿”而笔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靖州抢抓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发展机遇,大力推广茯苓、黄精、玉竹等中药材林间套种,高标准建成马园、五里冲、贯堡渡等中药材示范基地6个,林下种植面积达7.56万亩,产值达15.7亿元。

“全力打造以百亿茯苓产业为主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不负期望,如今,靖州向目标迈进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

修正药业集团(湖南)生物医药项目落地靖州,带动补天药业、清靖生物、智美茯苓等龙头企业集群发展,2023年以茯苓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产值达63.7亿元以上,茯苓产业集群获评“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马园中药材种植基地。陈俊名 摄)

向新而新  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作为传统林业大县,全县以租赁、合股等形式集约林地经营的主体多、规模大,各类经营主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能凭借“一纸合约”……

如何破解经营权归属不清、集约化程度不高、经营利用不活等历史与现实问题,一直是靖州主政者所深思的。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近年来,靖州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林改为钥寻破解之法,探索“三层剥离”、创新“多权叠加”、发展“绿色金融”、注重“抱团发展”,真正赋予林地经营权“身份证”,让林地经营者吃下定心丸,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茯苓、天麻、黄精、玉竹、百合……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和村马园中药材基地,26种中药材透着淡淡的清香。

“我们基地共有一万亩土地,政府部门对地上、地表、地下的各类中药材经营权进行了确权办证。”马园中药材种植基地总监罗红卫介绍,通过“三权分置”政策,办理生态产品经营权证之后,他们可以到银行抵押贷款,用于发展马园基地的中药材种植。

素有“中国茯苓之乡”“中国杨梅之乡”美誉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在2023年,拿到了第三张“国字号”招牌——“中国楠竹之乡”。

“原来竹子卖不起价,常年烂在地里,现在根本不愁销路,一根毛竹能卖十几元,经深加工后,能卖上百元。”靖州甘棠镇甘棠村辰铭竹木乡村振兴车间负责人明小军说,楠竹不仅是生态屏障,也是富民增收的重要资源,老百姓在家门口当起“上班族”。

于是,敢闯敢拼的靖州人,在楠竹产业开始了新征程——

按照“竹笋做食品、竹竿做新型建材、竹粉做活性炭、竹下脚料做生物质材料”的加工模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走进靖州竹科技产业园,一栋栋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的现代厂房整齐排列,一栋栋楼宇构成了一个产业生态链。


(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陈俊名 摄)

绿色发展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初冬的阳光,温暖而和煦,漫步靖州城区,蓝天白云,群山掩映,别有一番风情。

“现在的环境可好了,不仅城里环境好,各个乡的环境卫生都特别干净。”80多岁的王国军,说起靖州的变化,立即比了一个赞。

这位老人,对于靖州城乡的变化,感慨万分,“以前觉得有饭吃就可以了,没想到现在村里都可以是景区啦。”

美丽生态的背后,是该县扎实推进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

“颁布了湖南省首部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统筹治理改革,成立了城乡发展事务中心,全面负责治山、治水、治污、治城工作。”谈及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靖州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侃侃而谈。

县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靖州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的要求引进企业、项目。


(坐落在靖州竹科技产业园的湖南亿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陈俊名 摄)

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

如今的靖州,天更蓝了,水更净了,空气更清新了,尤其是还发展了“美丽经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带来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2023年全县森林旅游人数达到18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4亿元。”靖州通过结合地笋苗寨、岩脚侗寨、文峰塔等少数民族风景区,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森林+康养、中药材+康养以及体育赛事等多元叠加的模式,形成了以森林旅游为“主力军”的生态旅游业。

2023年,靖州茯苓、杨梅、楠竹三大产业链实现了综合产值近100亿元的壮举,不仅带动了近10万人的就业,还联结了6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2024年,靖州茯苓科技产业园入选湖南工业旅游精品路线——“舌尖美味体验之旅”。“省内外游客在舌尖美味体验之旅中,既能了解茯苓发展历史,也能品尝到茯苓膏等美食。

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从原料售卖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发展……靖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崭新的未来。

(何峰 杨超 李大升 肖扬琳)


(贯堡渡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玉竹采收现场。孙文月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