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

发布时间:2023-07-18 00:00信息来源:市电子政务办

【送终】老人病危,子女应火速返家守候。老人临终,晚辈要下跪至哀,要扯下蚊帐,扶老人落气。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三斤六两,要放炮,送亡灵升天。

【沐尸入殓】老人死后,亲属为之洗澡,俗为沐尸。沐尸时只在额上、胸前、背部、手心、脚心擦几下。沐尸后还剃(梳)头,穿衣服,再将尸体移放堂屋“柳床”上,再行入殓。入殓时,先在棺内垫石灰,上盖白布,再撒上雄黄,然后,抬尸入棺。在空隙处填满陪葬物,即可盖棺,但棺只掩一截,直到出殡前方可盖实封棺。在死者入殓前,亲友要向死者送“寿被”,并按死者亲疏关系分次盖于棺内。

【停柩】停棺,一般为三天,乡村也有择吉日出殡,在家停棺达半月之久者。停棺期间,孝子朝夕守候在堂,不食荤,不洗澡,睡觉只能在灵堂一侧地上开铺,俗称“守灵”。

【超度亡灵】停棺期间,多请道士做开路法事,“打绕棺”,意在为死者开通道路便于升天。此时,要插幡于门外,孝子披麻戴孝,脚穿草鞋进行服孝。同时,念经忏悔,涌念阎王经,哀求十殿阎君赦却十大罪孽,即坏罪、舌罪、身罪、口罪、色罪、根罪、漏罪,垢罪、结罪、缠罪。妇女死亡,还要“拜忏”,念水径,哀诸佛消除杀害、盗窃、奇语诸罪;念血盆经,解除血盆之苦。同时,还要请艺术打围鼓,唱孝歌。完成整个法事和育经后,方可出丧殡葬。

【出殡】先由道士作发引法事。发引之后,道士撩袍挽袖,手抓一把茶叶向棺木撒去,并用绘有神符的惊堂木一拍,喝命亡魂上路。此时,抬丧的人齐大吼一声将灵柩抬出,向坟地缓缓走,去亲友们打着花圈、祭帐送行,一路炮声、唢呐声不断。

【入葬】人死后,即请地理先生看风水先择坟地,然后“打井”。灵枢抬至坟地后,先由孝子拜墓穴。在坑内撒米或石灰,放鞭炮、烧纸钱,俗称“垫井”或“煅井”。然后将棺木下井,拨正方向,孝子掩土三锄,众人奋力堆坟。三天后子女们给新坟培土、祭祀,俗称“复三”。祭毕,孝子打雨伞,用丝帕将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背在背上,并拣坟前的土一坨,回家置于灵屋前,认为这样能让死者成为“家仙”。

【丧堂歌】亦称鼓歌,全境流行,遇丧。必“鼓歌”,彻夜不休,歌班多以当地中老年人善歌者组成。丧家求请,黄昏来,迎以鞭炮日“请歌”;黎明离去,鞭炮送之日“送歌”,如是两夜。通常唱“百呐经”等调,唱腔伴以锣鼓,独唱众和,有拍有节,起伏有致,唱词多以死者生平、品行为题,自编自唱,深沉悲壮,声调悠悠,如泣如诉。